close

 

 

更多資料請至山仁官網www.shangern.com.tw

 

天然蠟漆600x600-1             

 

室內外裝修的最佳塗料

 

甲醛等危害人體物

天 然 蠟 漆            #木蠟油  #天然蠟漆  #天然蜂蠟  #古董傢俱蠟

 產品特性:            蜂蠟配方

專為原木的保護和上色而開發的產品,適用於室內外所有木製品,源於天然植物油、蜂蠟、植物蠟,可調配不同色彩,各種原木材質均適用,無須調配,操作簡易,效果良好,是各類傢俱作品、木作裝潢、木工DIY等的最佳選擇!

 

產品簡介:

蠟漆中的植物油能完全滲入木材,加強木材硬度,蜂蠟能在毛細孔間形成保護層,不龜裂,不翹起,和有漆膜存在的傳統油漆在外觀上截然不同,在提供防水防汙、耐磨耐擦、防霉防腐和豐富色彩的同時,不會影響木材的天然觸感;能在木材表面形成開放式表面,木材可自由呼吸,減少木材膨脹與收縮;用料節省,每公升可塗刷15~25平方公尺表面;施工也非常簡單,無須稀釋打底,塗刷一到兩遍即可;局部修復和翻新也不用先去漆打磨,直接於修補處刷塗即可,方便快速且不留痕跡。

相關檢測報告的品質保証:

全新環保產品,內含德國進口高級蜂蠟、植物蠟及植物油,可提供原木良好的保養防護,通過SGS ASTM F963-08EN 71 PART 3 US EPA 5021檢驗,無芳香烴苯類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可使用於兒童玩具及餐具,對於人體、動植物都安全

產品規格: 

 

 

 

用途分類

 

 

 

包裝容量

 

天 然 蠟 漆

 

室內室外系列

 

色 彩 豐 富

 

100ml 300ml 700 ml

 

使用方式:

 1.  木材上漆前請先確認木材乾燥度是否足夠;請將表面髒汙、灰塵及油脂等清潔乾淨。

 2.  如有任何需修補處,請於上漆前完成;表面請先以180 ~ 240號砂紙打磨,表面不平整易塗佈不 均。

3.  蠟漆使用前請充分攪拌至均勻,直接塗刷,不用打底;如有需要可適度稀釋增加流動性,方便塗佈。

 4.  可使用棉布、硬毛刷等工具,將塗料順著木材紋理方向塗刷均勻,確實將蠟漆塗佈於所有要上漆 的地方;完成後用布或菜瓜布將表面多餘不圴勻的塗料擦去,不要有多餘蠟漆 殘留表面,以免影響乾燥時間;蠟漆不需要在表面形成包覆膜。 

5.  完工後保持表面通風良好,約六小時後表面乾燥,完全乾燥約需一天時間;乾燥前避免灰塵飄落表面,以免影響作品外觀整潔。

  

6.  乾燥後以細砂紙略加打磨,可獲得較平滑光亮表面。

 

7.  依實際狀況及需求,判斷是否要進行二次塗佈。

天然蠟漆600-1  

     天然蠟漆600-2       

        

注意事項:

 

1.  蠟漆為滲透型塗料,適量均勻塗佈效果就很好,太厚不易完全乾燥。 

2.  天然蠟漆請勿與其它油漆或塗料混合使用。 

3.  請存放於乾燥安全,兒童不易取得處;使用時請遠離火源。 

4.  使用完畢後請確實將罐蓋蓋好,以免影響餘漆存放品質。

 

蠟漆色系: 

杉木B-1.jpg 杉木B-2.jpg 杉木B-3.jpg 杉木B-4.jpg 杉木B-5-1.jpg

 天然蠟漆600-3      

 天然蠟漆600-4    

 

 上漆工具

 

由左至右, 由上而下分別為海綿, 化纖毛刷, 無痕刷, 自製布刷, 傳統毛刷. 

每種工具特性效果不同, 分別說明如下:

海綿

可吸附漆料, 易改變形狀, 對於轉角部份使用還算方便, 但易沾漆至手上, 最好帶手套使用, 且海綿品質對使用效果有影響.

化纖毛刷

刷毛密度大, 較統毛刷更能推開蠟漆, 有些客戶反應適度稀釋後上漆速度較快, 但單價較高, 使用後需清潔毛刷.

傳統毛刷

需用乾刷技巧上蠟漆, 不然容易上的太厚, 雖然最後被布擦掉的漆料較多, 但對一些不平整或是木紋較深表面, 卻是比較適合的上漆方式.

無痕刷

這類型的油漆刷是蠻適合蠟漆使用, 且有多種刷頭變化, 可針對平面或彎角選用, 但價格不低, 且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 使用後即拋棄, 費用較高.

 

自製布刷

我個人使用主要是製作平面色板, 所以覺得自製布刷最好用, 具有便宜(鐵夾及舊內衣棉布), 便利(隨時自製, 鐵夾尺寸選擇多, 可依上漆面積及油漆罐開口大小選擇適合尺寸, 也可倒到大開口容器使用; 使用後不需清洗工具, 直接換布即可), 省料(布推能將蠟漆推的最開最薄, 最後用布擦掉的漆料最少), 效果好(均勻平整刷痕少)等優點.

另外也可使用噴槍噴塗, 需適度稀釋, 建議噴槍口徑也比一般化學漆用的大些; 這方面技術成面較高, 有机會再另行說明.

以上不同工具皆有愛用者, 也可依個人習慣及實際狀況混搭使用, 不過最重要的是, 不論用那種方式上蠟漆, 最後都要用布將表面多餘的漆擦掉, 才不會影響乾燥時間, 也才會有漂亮的上漆效果.

  蠟漆操作600x600-1  

蠟漆操作600x600-2  

蠟漆操作600x600-3  

 

正確操作後表面看起來不該還有太溼潤的感覺, 正常情況(雨天太潮溼除外)約半天表面可乾, 隔天可完全乾燥.

蠟漆乾燥是依靠和空氣接觸自然硬化, 所以一定要乾了再上第二次, 不然會影響拉長乾燥時間; 另外天然塗料需一定的養護時間才能達到穩定狀態, 一般約10天左右, 在穩定前先不要放置熱杯等物品, 如滴到水也要盡快擦乾, 不要留著慢慢陰乾, 以免留下水漬.

 

以下為上蠟漆影片連結, 分別為橡木色及冷杉綠深, 可參考一下, 第一次拍攝, 在操作速度及影片效果上也許不很理想, 還請多多包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NZt9OYnkL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EFLZhV8_n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dh3fLPILm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7Bhp2Xs4CQ

 

 

 

以下影片由開心木場製作, 以菜瓜布擦掉多餘漆的方式也可以乾布方式操作.


 以下為板主近期使用蠟漆於大面積作品後的實務經驗分享: 

 

1.木材的平整度和稀釋劑的適量搭配, 對上漆的便利性有很大的影響; 表面打磨愈細緻平滑, 塗佈就愈容易, 添加稀釋劑增加流動性也有幫助; 具體的建議如下: 180打磨為基準的板材為例, 第一次上漆可直接使用或加入10%~20%的稀釋劑, 上第二次可加入20%~30%的稀釋劑, 如果要到第三次, 可再增加成30%~40%的稀釋劑, 這樣在上漆過程中會比較輕鬆, 也比較不會上的太厚. 

2.在上漆過程中, 除了左右塗佈的力量, 適度加些下壓的力道, 可幫助木材吸收蠟漆, 如果木材本身紋路較深, 用刷塗方式會比用布推容易深入這些深紋中. 

3.塗佈愈薄愈均勻, 需要被擦掉的漆料自然就愈少, 小面積上完馬上就擦掉多餘的漆(塗佈後2~3分鐘內), 都不會有難度, 如果面積大或是時間較久再擦, 表面黏度會增加, 這時如果用布擦會有一定的難度, 會不容易推動, 建議改用綠色菜瓜布, 就會容易很多, 效果也很好; 不論用布或菜瓜布擦, 每一塊能吸收的蠟漆都有一定的量, 當效果降低時, 適時更換一塊乾淨的布或菜瓜布是有必要的. 

4.影響乾燥速度的因素中, 天氣濕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項, 這次上漆的過程中, 剛好有遇到大晴天和下雨天, 乾燥速度有明顯差別, 濕氣低時一天乾燥不會有問題, 濕氣重時可能會拉長到兩三天, 難怪進口產品都會建議天氣好再使用, 如果不趕時間, 真的要選好天氣再上蠟漆. 

5.最後一點很重要, 如果要進行多次上漆, 一定等前次的漆表面完全乾燥後再進行, 不然容易有回黏現象產生, 就會不易乾燥; 這是因為蠟漆沒有添加重金屬乾燥劑, 安全是以接觸空氣自然硬化方式乾燥, 如果還沒乾燥時就被新漆包覆住, 接觸不到空氣, 又無法由內部硬到外部, 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要有耐心, 一定要等乾了再上下一次的漆, 不然要等的時間反而會更久. 

 

另外說明一點, 蠟漆塗佈後, 會持續滲透到內部約一週的時間, 所以作品完成一週後, 呈現的效果會更自然好看喔! 

 

蠟漆稀釋劑添加比例建議: 

雖然蠟漆是設定不加稀釋劑可直使用, 然而適量的添加稀釋劑可增加塗佈的容易度, 添加的比例也是經常被詢問的問題, 這次就將各種狀況下需添加的比例做個整理, 給大家參考一下. 

1.第一次塗佈以打磨細緻度為基準, 180號砂紙打磨後可加入10%~20% 稀釋劑,  240號砂紙打磨後可加入10%~15% 稀釋劑, 320號砂紙打磨後可加入5%~10% 稀釋劑, 400號以上基本上不用加稀釋劑就很好塗佈. 

2.以上漆次數為基準, 第二次塗佈可加入20%~30% 稀釋劑, 第三次塗佈可加入30%~40% 稀釋劑,以此類推, 最多加到50%就夠了. 

3.以上漆方式為基準, 以上兩點是以布推為基準, 如用毛刷上漆, 可酌量多加3%~5% 的稀釋劑, 如用噴塗方式, 30%~60% 的添加量都有可能, 這方面和設備, 習慣及上漆目標都有關連, 需以實況狀考量. 

4.以上建議用量是在塗佈便利和顏色表現及保護效果上維持平衡的用量, 如果有調色成是其他需求的考量, 可自行斟酌調整用量. 

5.稀釋劑畢竟是耗材, 過量添加後對顏色, 效果多少會有影響, 雖然可用上漆次數修正, 如果在使用情況OK, 能不用或降低用量, 也是一種節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ng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